太极拳入门
太极拳的虚领顶劲
虚领顶劲是练习太极拳的技术要领之一,也是其它内家拳派遵循的练功要旨之一,它源于道家的导引养身术。道家功是把“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”同时提出的,要求修炼者“至虚极,守静笃”地修炼“导气令和,引体令柔”,达到“虚其心,实其腹”的性命双修境界。
黄元秀谈太极推手
太极推手与太极拳套路是体与用的关系,互相补充,相得益彰。
太极拳修炼入门“势”与“式”
太极拳走架行功,始之为“起势”,终之为“收势”。
太极拳的松静
太极拳首先要做到肌肉放松,只有这样才能使动作轻柔、气血运达畅通。当套路动作纯熟后,就要尽可能使骨骼放松、内脏放松、筋腱放松、大脑放松。真正的入静是大脑的极度静化:万念皆空。
太极拳入门四诀
心在无处拳似水,意在似中法还虚。修炼太极拳有八万四千之法门,最高的境界是实现不法之法。
站桩与太极拳
太极拳不讲究练习站立不动的死桩,而是注重通过虚实变化让对方不能打动自己的桩步。
太极拳学习可以先练推手
太极推手是太极拳训练中的一项徒手竞技技术,不受身体条件、有无武术或太极拳功底以及年龄的限制,一般正常人都可以参加练习。
太极拳推手的平衡和脚的应用
太极拳推手或较技必须坚持“老二哲学”,“舍己从人”。盘架子时处处有阴阳成一太极,求己平衡。推手或较技时,彼此生成处处有阴阳,彼阳我阴、彼阴我阳、彼此合一为太极,借力而平衡,待到得机得势时将彼顺势牵发而出。
太极拳推手奥秘
太极拳推手奥秘除了太极拳的基本功底,也包括随机应变的谋略。
太极拳入门掤捋挤按新编歌诀及浅释
太极拳“掤、捋、挤、按”四势,究竟应当如何操作运行才能“牵动四两,拨动千斤”?才能以慢待快,“耄耋御众”?才能愉悦身心,有益健康?
太极十三字诀与为人处世
太极十三字诀——舍、借、敬、中、和、灵、圆、活、展、顺、黏、俭、空。“太极”中涵含着古哲学,太极拳素被称为哲拳、智拳,它最基本的哲理是对立统一,阴阳、刚柔、虚实蕴涵其中。
太极拳入门习练中的“偏差”
阐述太极拳入门中的一些问题。
太极拳筑基功法
太极拳筑基功法蛤蚌功由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先生所授,练后身体舒适,气力充沛。
行站坐卧练太极拳
如果我们将太极拳训练的某些原理(如用意不用力、虚实相转)贯穿于日常生活的行站坐卧中,就既增添了生活的乐趣,又增加了训练太极拳的时间与空间,盘架训练的效果会无形提高。
太极拳步法的练法
杨公澄甫在《太极拳之练习谈》中有训:“两腿宜分虚实,起落犹似猫行。”恩师林墨根先生说:“猫行步是体现腰胯带领四肢的虚实运动,通过练习猫行步能增长腰腿的轻灵、沉稳之劲,所以要下苦功把猫行步练到位。”
太极拳的松与柔
修炼太极拳必须做到“心中无欲,目中无人”,在太极拳的汪洋大海中自自然然地随波逐流,与大海共起伏。这才是“不放而放,不松而松;能得拿起拳中窍,自然松紧互为根”。
太极拳入门到步入太极拳殿堂的途径
许多习练太极拳多年的人,因为不知道太极拳入门的标准,所以搞不清楚自己是否入门。更有甚者,认为只要拳龄长了,再加上勤奋刻苦点,自己总会入门的。显然,这些习者尚不明白太极拳入门之途径。
太极拳技击快速入门
当今习太极拳者甚众,多数人只得其形,未得其神。有的人练的是养生架,却幻想得到技击真功夫,结果功夫没少下,到头来只能是皓首嗟叹一场空。
李雅轩谈太极拳
松腰塌胯,虚实分明,一吐随起,一纳即伏,手领神到,意气布满,一动全身随,真气内鼓盈,身如轻舟走,脚与地面通等等皆对。
太极拳整劲的修炼
太极拳的整劲是从松柔入手,具有积柔成刚、刚而不僵、柔而不软、刚柔相济、轻灵圆活、轻沉兼备、阴阳合一的特点。